“两栖管涵智能三维探测机器人”亮相2021陕西科技展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2023-09-10

  4月22日,以“科技赋能产业,推动高水平发展”为主题的2021陕西国际科学技术创新创业博览会在西开序幕,来自全国各地200多家参展商参加本次科技展。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研制的“两栖管涵智能三维探测机器人”也在博览会上首次亮相。

  “我们这款管涵探测机器人采用适合于暗涵及管道环境的彩色深度图像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在数据处理器中做处理,获得的符合工程精度要求的测量区域三维立体数字模型。它能够1:1彩色还原地下空间管涵等多维场景,并对动态行为和物态隐患可以自动识别及进行风险预警,最终实现智能化、可视化、无人化、实时性的全方位监控,做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因素的实时感和动态预报。”项目研发技术负责人、正高级工程师王小兵介绍道。

  据了解,西北院研发的两栖管涵智能三维探测机器人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两栖机器人载体、智能三维管涵探测系统、遥感遥控终端及电源系统、线缆收放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软硬件系统100%实现了国产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芯”。

  历时近2年的潜心研发,现阶段设备已经更新迭代到第五代,其三维建模系统对地下管道环境的适应性更强,核心功能及建模效果已完全满足工程需求预期,建模误差及定位精度达到了工程使用最高级别的需求,实现了受限空间内高精度的三维模型输出。西北院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对技术不停地改进革新,逐渐完备,目前数据处理器仍在一直在优化,产品集成开发持续更新,工程的适用性及应用领域也在继续拓宽。

  据了解,两栖管涵智能三维探测机器人已在深圳宝安区2019年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施工总承包项目、西安电力某综合管廊老旧管道整治项目、西安东部330线缆落地等项目进行试点运行。未来,将在煤炭采空区、污水管道治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及铁路公路隧道等多维环境及工况进行试点运行。

  “这款设备的应用空间可能性其实更广泛,比如机器人载体形态大小可依据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软件系统也能够准确的通过行业工程应用进行大数据平台的整合集成等”王小兵说。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快速的提升,城镇化进程持续加速,城市人口慢慢的变多,地面空间会愈发饱和,环境形势也会愈来愈严峻。城市地下空间勘测领域亟需开发,地下空间的合理规划利用对人居生活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我国地下管网暗涵数据标准尚不统一,管网暗涵埋设现状尚不明晰,缺乏信息化手段支撑,管理方式粗放等,西北院提出地下管网暗涵以“管涵智能三维探测机器人+城市管网暗涵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智慧管网大数据平台”的解决方案,最终以科学技术创新技术服务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优化城市市政基本的建设,推动智慧城市的进程。(翟玉欣)

  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等优势,数字化的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

  2023年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于9月1日至5日举行,始于1924年的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今年迎来了99岁生日。历史上,爱因斯坦曾是该展会的热心观众,许多当年炙手可热的德国电子消费品牌如根德、德律风根也成名于此。

  本次发现的角龙类恐龙化石体长约1米,全身骨骼保存近乎完整。化石修复团队负责人、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福成介绍,一般认为角龙类恐龙演化由原始到成熟过程中,头上逐渐出现大型角等头饰,行走方式也从两足转向四足。

  本次科学考察是党的二十大后自然资源部组织并且开展的首次北冰洋科学考察活动,也是我国科考船第一次抵达北极点区域开展综合调查。

  北京时间9月7日02时1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高铁“出海”迎来里程碑时刻!9月7日,随着一列融合印尼本土文化的红色和银色涂装、配有印尼国宝级动物科莫多龙抽象纹理图案的动车组上线

  这项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作完成,相关论文已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但是,由于技术上对单原子比特操控能力仍然不足、光晶格相位漂移较大、缺乏多原子纠缠判定的有效方法,进一步连接纠缠对和测控多原子纠缠态遇到了瓶颈问题。

  优先推荐包括医务人员、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6至59月龄儿童及其共同生活的亲属和看护人员等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

  9月6日,在四川省泸州市冯湾特大桥施工现场,随着第一组500米长的钢轨稳稳落下,渝昆高铁川渝段全方面进入铺轨阶段。渝昆高铁是全国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通道之一的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350公里。

  此次跨洋中脊海洋电磁法联合探测作业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实验6”执行。

  氧28是中子数极多的原子核,它将成为研究超过中子滴线的极限原子核的结构时重要的理论基准,也将有助探索高密度天体中子星的结构。

  如今,中国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创新拓展了卫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攻克了超高层建筑高精度施工难题。

  “项目实现有效申报,对我们企业的科学技术研发帮助太大了!”日前,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星火智能制造公司总经理高书征在今年泰山创业人才项目实现有效申报后高兴地说。

  作为本届服贸会重要的科学技术板块,首钢园区的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题展以“数字技术 赋能未来”为主题,布局了通信和数字技术、元宇宙应用两大主题馆。

  展望未来,香港特区会继续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深圳携手并肩,协同推动合作区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学技术创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将合作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创新平台。

  北京时间2023年9月5日17时34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及附近海域使用谷神星一号海射型运载火箭,将天启星座21星至24星共4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已形成规范化、定量化的空间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业务,空间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期圆满完成了第六次国际值班任务。

  长沙聚焦国家所需、发展所向、自身所能,创造性地将视野与格局放在了“全球”。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邀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相关科学元器件实物和原始资料。

...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