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活17个小时的德国机器人向3亿公里外地球传回了难以置信图片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2023-09-17

  为了探索地球以外的世界,人类迄今为止所付出的努力和作出的牺牲可以说已经难以计数了,不管是载人火箭还是天体探测器,其实都是孤注一掷的付出,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会如何。

  也许是收获满满,也许是竹篮打水,但是只要有一点希望,这项工作也还是要继续。

  2014年,日本发射了隼鸟二号探测器,它所携带的一个只活17小时的机器人,向地球传回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图片,

  隼鸟二号的目标是一颗被命名为龙宫的小行星,它的位置跟地球很近,而且运行轨道就在地球跟火星的中间,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天体,一是因为它属于近地行星,二是天文观测和分析认为这里可能会有一些独特的矿物资源,甚至有可能存在和地球环境相似的特征,比如水、有机物等等。

  这次项目开始于2014年,在一切准备完成之后,隼鸟二号探测器离开了地球表面,朝着280多万公里外的龙宫前进。

  跟很多天体相比,这个距离已经算很近了,但是即便如此,也花了4年多的时间才成功抵达,不过这架探测器并没有直接落在龙宫表面,代替它执行任务的是一个名叫mascot的机器人,说是机器人,实际上功能就等于一辆探测车,只不过体型要小得多。

  当然,从形式上讲,这个机器人也算是创造了航天历史,在此之前还不进行过这样的尝试。虽然隼鸟二号是日本发起的项目,不过这个机器人其实一开始并不包含在其中,它原本只是德国的一家研究所在着陆技术方面的新成果,说起来,隼鸟二号应该是他们这项技术第一次落地的实验。

  经过多次模拟任务表现观察,日本决定采用这一全新的形式来开展对龙宫的探测,并按照航天作业的要求对其重新进行了设计改造,就这样,mascot带着自己的使命踏上了龙宫之旅。

  它的系统里设置了各种功能设备,基本上可以满足一般探测任务的需求。不过有一点非常可惜的是,因为能量供应的限制,这个机器人只能在天体上存活16个小时,时间一到,体内的电池耗尽,它的使命也就终结了。

  如果中途出现什么意外的话,这次行动的结束也许还会更早,当然,如果隼鸟二号仅仅是为了传送这样一个微型机器人的话,未免有些浪费了,所以在mascot的任务结束之后,隼鸟二号会根据它提供的信息选择一个最佳的降落点,在那里会降下一个新的探测器,继续代替机器人完成探测的工作。

  一天不到的时间,一个卫星探测器能做什么呢?别小看我们的mascot,它的表现可是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首先它虽然预期上班时间只有16个小时,但是最后的实际结果却运转了17个小时,对这种的探测器来说,多一分一秒都是珍贵的机会。

  为了提高作业效率,mascot从着陆开始就已经开启了工作模式,在没有触地之前,就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且实时传送到了地球的基站,我们也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龙宫这颗小天体的表面是什么样子。

  首先,这里的地质结构非常崎岖,凹陷地带密集,地表还分布着大量的粉末状物质,看起来就像很久没有人涉足过的尘封空间一样。

  跟地球相比,龙宫是一颗很小的天体,经测算,它的直径只有一公里左右,不过即便如此,这里却和我们一样经历着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因为它也和其它行星一样,按照既定的周期绕着太阳运转,那么龙宫的昼夜长短是啥状况呢?

  从mascot传回照片的时间节点来看,这里的一昼夜只有不到八个小时,因为mascot在光线良好的白昼工作效率比较高,所以在17个小时的时间里,它也经历了两段效率较低的夜间时段,不过总的来说,最后的成果还是很不错的。

  有人会问,既然这个机器人只能坚持这么短的时间,为什么不用一些更持久的探测器呢?实际上,mascot算是一个机器人航空作业的尝试,隼鸟二号并还有其它的探测器来对天宫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但是如果我们也可以根据这次全新的经历,获得更多关于机器人作业的经验,那么对于以后的航天事业而言,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我们都知道,每一次的载人航天任务其实都让人非常揪心,因为飞船所搭载的是活生生的生命,不管我们的工作做得多到位,多细致,各种突发的情况并不总是能够被预见,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他们的生命面临着相当的风险。

  实际上宇航员牺牲的例子在航天历史上是很多的,只是人们不愿意多提起,若机器人的技术能达到航天员的操作水平,那么未来就非常有可能实现用它们代替真人来执行任务,而不用再用人的性命来冒险了。

  而且,航天任务为保障人身安全,常常会付出很多,机器人航天时代如果真的来临,也许这样的领域也会迎来全面的变革。

  所以,mascot只是小试牛刀,从这里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这样的尝试,可能不久之后,我们就能看到机器人在各种天体表面活动的画面,人类也能借助它们去往更广阔的空间。

...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