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pdf

文章来源:高德娱乐APP下载 2023-10-2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属于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机身壳体;机身壳体的两侧对称设置仿生柔性鳍,仿生柔性鳍包括三个从前往后分布的可以靠拢合并或远离分离的柔性分鳍;位于机身壳体同一侧的三个柔性分鳍靠拢合并之后的外轮廓与蝠鲼胸鳍的外轮廓相同;柔性分鳍内部设置能够带动相应柔性分鳍运动的鳍条组件;机身壳体的尾端设置用来实现机器人下潜、上浮的俯仰调整机构。本发明通过柔性分鳍、第二鳍条组件、第二鳍条组件的结构设置,将海底推进方式和水下推进方式有效复合,使之同时具备水中泳动、悬停以及海底行走能力,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6353799 A (43)申请公布日 2023.06.30 (21)申请号 5.6 (22)申请日 2023.06.01 (71)申请人 山东科技大学 地址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前湾港 路579号 (72)发明人 张明辉裴国昊王传宝苏一鸣 陈修龙 (74)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37252 专利代理师 韩孟霞 (51)Int.Cl. B63C 11/52 (2006.01) B63G 8/14 (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8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属 于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机身壳体;机身壳 体的两侧对称设置仿生柔性鳍,仿生柔性鳍包括 三个从前往后分布的可以靠拢合并或远离分离 的柔性分鳍;位于机身壳体同一侧的三个柔性分 鳍靠拢合并之后的外轮廓与蝠鲼胸鳍的外轮廓 相同;柔性分鳍内部设置能够带动相应柔性分鳍 运动的鳍条组件;机身壳体的尾端设置用来实现 机器人下潜、上浮的俯仰调整机构。本发明通过 柔性分鳍、第二鳍条组件、第二鳍条组件的结构 设置,将海底推进方式和水下推进方式有效复 合,使之同时具备水中泳动、悬停以及海底行走 A 能力,因此本申请机器人具备海底行走和水中作 9 业的高机动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水中与海底自由转 9 7 3 换。 5 3 6 1 1 N C CN 116353799 A 权利要求书 1/2页 1.一种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包括机身壳体;其特征是, 所述机身壳体的两侧对称设置仿生柔性鳍,所述仿生柔性鳍包括三个从前往后分布的 可以靠拢合并或远离分离的柔性分鳍; 位于机身壳体同一侧的三个柔性分鳍靠拢合并之后的外轮廓与蝠鲼胸鳍的外轮廓相 同; 所述柔性分鳍内部设置能够带动相应柔性分鳍运动的鳍条组件; 所述机身壳体的尾端设置用来实现机器人下潜、上浮的俯仰调整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仿生柔性鳍中前后两个 柔性分鳍内的鳍条组件为第一鳍条组件; 所述第一鳍条组件包括第一拍打电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 所述第一拍打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一电机支座上,所述第一电机支座与机身壳体相连; 所述第一拍打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第一连接件一端的轴孔进行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 一连接件另一端的轴孔与第二连接件一端的第一转动轴进行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另 一端的第二转动轴与第一连杆进行转动配合; 所述第一连杆靠近机身壳体的一端通过第三转动轴与第一电机支座进行转动配合; 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机身壳体的一端通过第四转动轴与第二连杆进行转动配合; 所述第二连杆靠近机身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与第一支座上的第一连 接轴相配合; 所述第一支座与第一电机支座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第一连接轴平行设置且沿机 身壳体的前后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仿生柔性鳍中间柔性分 鳍内的鳍条组件为第二鳍条组件; 所述第二鳍条组件包括第二拍打电机、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 所述第二拍打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二电机支座上,所述第二电机支座与机身壳体相连; 所述第二拍打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第三连接件一端的轴孔进行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 三连接件另一端的轴孔与第四连接件一端的第五转动轴进行转动配合,所述第四连接件另 一端的第六转动轴与第三连杆进行转动配合; 所述第三连杆靠近机身壳体的一端通过第七转动轴与第二电机支座进行转动配合; 所述第三连杆通过第八转动轴与第四连杆进行转动配合; 所述第四连杆靠近机身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条形孔与第二支座上 的第二连接轴相配合; 所述第二支座与第二电机支座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连杆远离机身壳体的一端通过第九转动轴与第五连杆进行转动配合; 所述第五连杆靠近机身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条形孔与第三连杆远 离机身壳体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轴相配合; 所述第五转动轴、第六转动轴、第七转动轴、第八转动轴、第二连接轴、第九转动轴、第 三连接轴平行设置且沿机身壳体的前后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电机支座与第一行 2 2 CN 116353799 A 权利要求书 2/2页 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走电机设置在机身壳体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电机支座与第二行 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行走电机设置在机身壳体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行走电机固定设置 在第一行走电机支座上,所述第一行走电机支座的底部固定设置滑块; 所述机身壳体内设置有用来与滑块进行前后方向滑动配合的滑轨; 所述第二行走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二行走电机支座上,所述第二行走电机支座与相应的 滑轨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机身壳体内设置有驱动 滑块沿相应滑轨进行滑动的驱动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俯仰调整机构包括调整 板,所述调整板通过调整轴与机身壳体的尾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机身壳体上设置有控制 调整板绕调整轴转动的俯仰电机; 所述调整轴沿左右方向延伸。 3 3 CN 116353799 A 说明书 1/7页 一种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 背景技术 [0002] 深海探测机器人主要有深海作业型水下机器人和针对海底探测作业的海底探测 机器人两类。 [0003] 深海作业型水下机器人能完成水中作业任务,但却无法在海底稳定停驻。另外, 该类水下机器人大多采用螺旋桨推进方式,螺旋桨容易被水草缠绕或受到水底栖息生物的 干扰发生故障,不具备在低速或悬停状态下的机动性能,非稳定流环境下推进效率较低。此 外,螺旋桨推进的噪声大,容易暴露目标,没办法实现对海洋区域的隐蔽侦查和预警。 [0004] 海底探测机器人能完成海底探测任务,但泳动能力比较差,没办法完成水中作业任 务。 [0005] 因此,单一的深海作业型机器人或海底探测机器人在执行海洋探测任务时具有很 大的局限性。 [0006] 基于以上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该机器人将海底推进方式 和水下推进方式有效复合,使之同时具备水中泳动、悬停以及海底行走能力,即具备海底行 走和水中作业的高机动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水中与海底自由转换,进而完成传统海洋探测机器 人所没办法完成的作业任务。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存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 一种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包括机身壳体; [0010] 所述机身壳体的两侧对称设置仿生柔性鳍,所述仿生柔性鳍包括三个从前往后分 布的可以靠拢合并或远离分离的柔性分鳍; [0011] 位于机身壳体同一侧的三个柔性分鳍靠拢合并之后的外轮廓与蝠鲼胸鳍的外轮 廓相同; [0012] 所述柔性分鳍内部设置能够带动相应柔性分鳍运动的鳍条组件; [0013] 所述机身壳体的尾端设置用来实现机器人下潜、上浮的俯仰调整机构。 [0014] 优选的,所述仿生柔性鳍中前后两个柔性分鳍内的鳍条组件为第一鳍条组件; [0015] 所述第一鳍条组件包括第一拍打电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 [0016] 所述第一拍打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一电机支座上,所述第一电机支座与机身壳体相 连; [0017] 所述第一拍打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第一连接件一端的轴孔进行同轴固定连接,所 述第一连接件另一端的轴孔与第二连接件一端的第一转动轴进行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连接 件另一端的第二转动轴与第一连杆进行转动配合; 4 4 CN 116353799 A 说明书 2/7页 [0018] 所述第一连杆靠近机身壳体的一端通过第三转动轴与第一电机支座进行转动配 合; [0019] 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机身壳体的一端通过第四转动轴与第二连杆进行转动配合; [0020] 所述第二连杆靠近机身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与第一支座上的第 一连接轴相配合; [0021] 所述第一支座与第一电机支座固定连接; [0022] 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第一连接轴平行设置且 沿机身壳体的前后方向延伸。 [0023] 优选的,所述仿生柔性鳍中间柔性分鳍内的鳍条组件为第二鳍条组件; [0024] 所述第二鳍条组件包括第二拍打电机、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 [0025] 所述第二拍打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二电机支座上,所述第二电机支座与机身壳体相 连; [0026] 所述第二拍打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第三连接件一端的轴孔进行同轴固定连接,所 述第三连接件另一端的轴孔与第四连接件一端的第五转动轴进行转动配合,所述第四连接 件另一端的第六转动轴与第三连杆进行转动配合; [0027] 所述第三连杆靠近机身壳体的一端通过第七转动轴与第二电机支座进行转动配 合; [0028] 所述第三连杆通过第八转动轴与第四连杆进行转动配合; [0029] 所述第四连杆靠近机身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条形孔与第二支 座上的第二连接轴相配合; [0030] 所述第二支座与第二电机支座固定连接; [0031] 所述第四连杆远离机身壳体的一端通过第九转动轴与第五连杆进行转动配合; [0032] 所述第五连杆靠近机身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条形孔与第三连 杆远离机身壳体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轴相配合; [0033] 所述第五转动轴、第六转动轴、第七转动轴、第八转动轴、第二连接轴、第九转动 轴、第三连接轴平行设置且沿机身壳体的前后方向延伸。 [0034]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支座与第一行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走电 机设置在机身壳体内。 [0035]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支座与第二行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行走电 机设置在机身壳体内。 [0036] 优选的,所述第一行走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一行走电机支座上,所述第一行走电机 支座的底部固定设置滑块; [0037] 所述机身壳体内设置有用来与滑块进行前后方向滑动配合的滑轨; [0038] 所述第二行走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二行走电机支座上,所述第二行走电机支座与相 应的滑轨固定连接。 [0039] 优选的,所述机身壳体内设置有驱动滑块沿相应滑轨进行滑动的驱动件。 [0040] 优选的,所述俯仰调整机构包括调整板,所述调整板通过调整轴与机身壳体的尾 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机身壳体上设置有控制调整板绕调整轴转动的俯仰电机; [0041] 所述调整轴沿左右方向延伸。 5 5 CN 116353799 A 说明书 3/7页 [004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43] 本发明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通过柔性分鳍、第一鳍条组件、第二鳍条组件的结构 设置,将海底推进方式和水下推进方式有效复合,使之同时具备水中泳动、悬停以及海底行 走能力:同一侧的柔性分鳍合并上下拍水实现与蝠鲼胸鳍推进方式相似的游动模式;同一 侧的柔性分鳍分离,中间的柔性分鳍上下拍水实现水中悬停;同一侧的柔性分鳍分离,6个 柔性分鳍形成6条腿实现海底行走;因此本申请机器人具备海底行走和水中作业的高机动 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水中与海底自由转换,进而完成传统海洋探测机器人所没办法完成的作业任 务。 附图说明 [0044]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 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0045] 图1是本发明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46] 图2是本发明中鳍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7] 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48] 图4是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49] 图5是本发明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0] 图6是本发明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7是本发明中第三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2] 图8是本发明中第四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3] 图9是本发明中机身壳体的内部结构图; [0054] 图10是本发明中第一鳍条组件的原理示意图; [0055] 图11是本发明中第二鳍条组件的原理示意图; [0056] 其中: [0057] 1‑机身壳体,2‑柔性分鳍; [0058] 3‑第一鳍条组件,31‑第一拍打电机,311‑第一电机支座,32‑第一连杆,321‑第三 转动轴,322‑第四转动轴,33‑第二连杆,331‑条形孔,34‑第一连接件,35‑第二连接件,351‑ 第一转动轴,352‑第二转动轴,36‑第一支座,361‑第一连接轴; [0059] 4‑第二鳍条组件,41‑第二拍打电机,411‑第二电机支座,42‑第三连杆,421‑第七 转动轴,422‑第八转动轴,43‑第四连杆,431‑第一条形孔,432‑第九转动轴,44‑第三连接 件,45‑第四连接件,451‑第五转动轴,452‑第六转动轴,46‑第二支座,461‑第二连接轴,47‑ 第五连杆,471‑第二条形孔,472‑第三连接轴; [0060] 5‑俯仰调整机构,51‑调整板,52‑调整轴; [0061] 6‑第一行走电机,61‑第一行走电机支座,62‑滑块,63‑滑轨; [0062] 7‑第二行走电机,71‑第二行走电机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63]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 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 6 6 CN 116353799 A 说明书 4/7页 理解的相同含义。 [0064] 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 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精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 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里面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 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65] 在本发明中,术语如“上”、“下”、“底”、“顶”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 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便于叙述本发明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 词,并非特指本发明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66] 本发明中,术语如“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 是一体化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能够最终靠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 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能够准确的通过详细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 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6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68] 如图1所示,一种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包括机身壳体1; [0069] 所述机身壳体1的两侧对称设置仿生柔性鳍,所述仿生柔性鳍包括三个从前往后 分布的可以靠拢合并或远离分离的柔性分鳍2; [0070] 位于机身壳体1同一侧的三个柔性分鳍2靠拢合并之后的外轮廓与蝠鲼胸鳍的外 轮廓相同; [0071] 所述柔性分鳍2内部设置能够带动相应柔性分鳍2运动的鳍条组件; [0072] 所述机身壳体1的尾端设置用来实现机器人下潜、上浮的俯仰调整机构5。 [0073]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仿生柔性鳍中前后两个柔性分鳍2内的鳍条组件为第一 鳍条组件3; [0074] 如图3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鳍条组件3包括第一拍打电机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 杆33; [0075] 所述第一拍打电机31固定设置在第一电机支座311上,所述第一电机支座311与机 身壳体1相连; [0076] 所述第一拍打电机31的输出轴端部与第一连接件34一端的轴孔进行同轴固定连 接,所述第一连接件34另一端的轴孔与第二连接件35一端的第一转动轴351进行转动配合, 所述第二连接件35另一端的第二转动轴352与第一连杆32进行转动配合;其中第一连接件 34的结构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件35的结构如图6所示; [0077] 所述第一连杆32靠近机身壳体1的一端通过第三转动轴321与第一电机支座311进 行转动配合; [0078] 所述第一连杆32远离机身壳体1的一端通过第四转动轴322与第二连杆33进行转 动配合; [0079] 所述第二连杆33靠近机身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条形孔331,所述条形孔331与第一 支座36上的第一连接轴361相配合; [0080] 所述第一支座36与第一电机支座311固定连接; [0081] 所述第一转动轴351、第二转动轴352、第三转动轴321、第四转动轴322、第一连接 轴361平行设置且沿机身壳体1的前后方向延伸。 7 7 CN 116353799 A 说明书 5/7页 [0082] 第一拍打电机31启动带动第一连接件34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轴351带动第二连 接件35绕第一拍打电机31的输出轴转动,进而使第二转动轴352带动第一连杆32绕第三转 动轴321转动; [0083] 第一连杆32绕第三转动轴321转动时,第一连杆32与第二连杆33之间的转动配合 以及第二连杆33中条形孔331与第一连接轴361的滑动与转动配合,使第二连杆33相应运 动,以此来实现位于前后位置的柔性分鳍2跟随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的运动而运动。 [0084] 当第一拍打电机31连续运转时,会带动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进行重复的运动, 进而实现带动相应的柔性分鳍2进行拍水运动。 [0085] 优选的,所述仿生柔性鳍中间柔性分鳍2内的鳍条组件为第二鳍条组件4; [0086] 如图4和图11所示,所述第二鳍条组件4包括第二拍打电机41、第三连杆42、第四连 杆43、第五连杆47; [0087] 所述第二拍打电机41固定设置在第二电机支座411上,所述第二电机支座411与机 身壳体1相连; [0088] 所述第二拍打电机41的输出轴端部与第三连接件44一端的轴孔进行同轴固定连 接,所述第三连接件44另一端的轴孔与第四连接件45一端的第五转动轴451进行转动配合, 所述第四连接件45另一端的第六转动轴452与第三连杆42进行转动配合;其中第三连接件 44的结构如图7所示,第四连接件45的结构如图8所示; [0089] 所述第三连杆42靠近机身壳体1的一端通过第七转动轴421与第二电机支座411进 行转动配合; [0090] 所述第三连杆42通过第八转动轴422与第四连杆43进行转动配合; [0091] 所述第四连杆43靠近机身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条形孔431,所述第一条形孔 431与第二支座46上的第二连接轴461相配合; [0092] 所述第二支座46与第二电机支座411固定连接; [0093] 所述第四连杆43远离机身壳体1的一端通过第九转动轴432与第五连杆47进行转 动配合; [0094] 所述第五连杆47靠近机身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条形孔471,所述第二条形孔 471与第三连杆42远离机身壳体1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轴472相配合; [0095] 所述第五转动轴451、第六转动轴452、第七转动轴421、第八转动轴422、第二连接 轴461、第九转动轴432、第三连接轴472平行设置且沿机身壳体1的前后方向延伸。 [0096] 第二拍打电机41启动带动第三连接件44转动,从而使第五转动轴451带动第四连 接件45绕第二拍打电机41的输出轴转动,进而使第六转动轴452带动第三连杆42绕第七转 动轴421转动; [0097] 第三连杆42绕第七转动轴421转动时,第三连杆42与第四连杆43之间的转动配合、 第四连杆43中第一条形孔431与第二连接轴461的滑动与转动配合、第四连杆43与第五连杆 47之间的转动配合以及第五连杆47中第二条形孔471与第三连接轴472的滑动与转动配合, 使第四连杆43、第五连杆47相应运动,以此来实现位于中间位置的柔性分鳍2跟随第三连杆 42、第四连杆43、第五连杆47的运动而运动。 [0098] 当第二拍打电机41连续运转时,会带动第三连杆42、第四连杆43、第五连杆47进行 重复的运动,进而实现带动相应的柔性分鳍2进行拍水运动。 8 8 CN 116353799 A 说明书 6/7页 [0099] 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电机支座311与第一行走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行走电机6设置在机身壳体1内。 [0100] 通过第一行走电机6控制第一鳍条组件3的前后摆动,实现行走功能。 [0101] 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电机支座411与第二行走电机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行走电机7设置在机身壳体1内。 [0102] 通过第二行走电机7控制第一鳍条组件3的前后摆动,实现行走功能。 [0103] 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行走电机6固定设置在第一行走电机支座61上,所述 第一行走电机支座61的底部固定设置滑块62; [0104] 所述机身壳体1内设置有用来与滑块62进行前后方向滑动配合的滑轨63; [0105] 所述第二行走电机7固定设置在第二行走电机支座71上,所述第二行走电机支座 71与相应的滑轨63固定连接。 [0106] 优选的,所述机身壳体1内设置有驱动滑块62沿相应滑轨63进行滑动的驱动件。 [0107] 具体地,所述驱动件采用现存技术就能实现,例如驱动油缸,在此不再赘述其具体 实施结构。 [0108] 优选的,所述俯仰调整机构5包括调整板51,所述调整板51通过调整轴52与机身壳 体1的尾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机身壳体1上设置有控制调整板51绕调整轴52转动的俯仰电 机; [0109] 所述调整轴沿左右方向延伸。 [0110] 当俯仰电机通过调整轴52控制调整板51向下转动下压时,机器人实现上浮运动; 当俯仰电机通过调整轴52控制调整板51向上转动上抬时,机器人实现下潜运动。 [0111] 具体地,位于中间的柔性分鳍2中远离机身壳体1的端部底端设置压力传感器,柔 性分鳍2上下摆动时,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其末端受到的水压;当水深不变时,机器人游动 过程中,柔性分鳍2上下摆动时压力传感器检验测试的水压呈周期脉动变化,而随机器人的下 潜或者上浮,压力传感器检验测试到的水压整体是缓慢上升或下降的; [0112] 所述机身壳体1的头端设置有用来进行环境识别的摄像头; [0113] 所述机身壳体1上设置温度传感器; [0114] 所述压力传感器、摄像头、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控制滑块62滑动 的驱动件以及所有的电机相连。 [0115] 一种深海探测仿生机器人,其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116] 拖曳船将机器人释放到水中后,由控制器控制机器人启动水下游动模式,具体为: 仿生柔性鳍中前后两个柔性分鳍2通过滑块62沿滑轨63滑动向中间靠拢而合并,第一拍打 电机31、第二拍打电机41运转,带动两侧的柔性分鳍2上下摆动拍水实现前进,产生与蝠鲼 胸鳍推进方式相似的游动模式,当柔性分鳍2上下摆动时,压力传感器会检测到柔性分鳍2 末端受到的水压,机器人在水中游动的过程中,水深不变时柔性分鳍2末端受到的水压呈周 期脉动变化;当需要拐弯时,通过两侧柔性分鳍2上下拍水摆动幅度的不同来实现;当俯仰 电机通过调整轴52控制调整板51向下转动下压时,机器人实现上浮运动,上浮时柔性分鳍2 末端受到的水压呈缓慢下降趋势;当俯仰电机通过调整轴52控制调整板51向上转动上抬 时,机器人实现下潜运动,下潜时柔性分鳍2末端受到的水压呈缓慢上升趋势。 [0117] 机器人在游动的过程中,温度传感器对水温进行仔细的检测、摄像头对水下环境进行拍 9 9 CN 116353799 A 说明书 7/7页 摄,当温度传感器检验测试到水温上升(说明此处有几率存在热泉)或者摄像头拍摄到一些与探测 任务相关的图像(例如鱼群)时,控制器控制机器人进入悬停模式,以便更精细的执行探测 任务,具体为:滑块62带动前后两个柔性分鳍2远离中间的柔性分鳍2,即前侧的柔性分鳍2 通过相应的滑块62带动实现向前运动、后侧的柔性分鳍2通过相应的滑块62带动实现向后 运动,使机身壳体1两侧的仿生柔性鳍分为三段,然后控制中间的第二鳍条组件4带动中间 的柔性分鳍2上下拍动,确保机器人受力平衡;并通过调整仿生柔性鳍中前后两个柔性分鳍 2距中间的柔性分鳍2的距离及相应第一鳍条组件3中各连杆之间的转角,使机器人达到 相应的姿态。机器人进入水下悬停后,摄像头对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直至获得所有想要的图 像信息,之后控制器再次控制机器人进入到水下游动模式。其中本申请中的悬停模式并不 是完全静止,可以为一种在水流的作用下缓慢游动的状态。 [0118] 在机器人游动的过程中,当柔性分鳍2上压力传感器检验测试的压力值忽然出现峰值 或者阶跃时,表示柔性分鳍2已经触及到海底,此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机器人进入到海底行走 模式,具体为:滑块62带动前后两个柔性分鳍2远离中间的柔性分鳍2,即前侧的柔性分鳍2 通过相应的滑块62带动实现向前运动、后侧的柔性分鳍2通过相应的滑块62带动实现向后 运动,使机身壳体1两侧的仿生柔性鳍分为三段,然后各个第一拍打电机31运转控制相应第 二连杆33远离机身壳体1的端部向地面折曲,各个第二拍打电机41运转控制相应第五连杆 47远离机身壳体1的端部向地面折曲,确保6个柔性分鳍2的末端与海底接触,使6个柔性分 鳍2形成6条腿;最后各个第一行走电机6以及各个第二行走电机7带动相应的鳍条组件前后 摆动,柔性分鳍2跟随摆动,实现机器人在海底的行走功能。当机器人受到海浪冲击身体姿 态发生改变时,鳍条组件可以自适应调整连杆之间的转角进而实现腿部长度的调整,确保 机器人不发生倾翻。 [0119]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来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的限 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 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10 10 CN 116353799 A 说明书附图 1/8页 图1 11 11 CN 116353799 A 说明书附图 2/8页 图2 12 12 CN 116353799 A 说明书附图 3/8页 图3 13 13 CN 116353799 A 说明书附图 4/8页 图4 14 14 CN 116353799 A 说明书附图 5/8页 图5 图6 图7 15 15 CN 116353799 A 说明书附图 6/8页 图8 图9 16 16 CN 116353799 A 说明书附图 7/8页 图10 17 17 CN 116353799 A 说明书附图 8/8页 图11 18 18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加。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按照每个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角、周角和各种角的关系》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初级中学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湖南省长沙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